VIS-校徽标准-幼专-蓝带字

年度聚焦

合肥幼专2015年大事记

来源:  发布时间:18-04-17 15:26:25 点击数:

一、合肥幼专聘任首批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2015年1月,为顺应专家治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合肥幼专聘任首批16位专家教授为学校的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1月16日下午,聘任仪式在学校图书馆大会议室召开。省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陆勤毅教授作为幼专首批聘任的荣誉教授出席仪式,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家存教授等15位专家获聘为幼专客座教授;副市长吴春梅出席聘任仪式。

合肥幼专首批聘任16位专家教授为荣誉教授、客座教授,是学校顺应时代潮流,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学校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合肥幼专召开第一次团代会、学代会

2015年1月17日,共青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次代表大会、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在学校学术报告厅召开,此次为学校升格后首次团代会、学代会。

大会的召开是学校团员青年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学校共青团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起点。大会明确了未来五年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主要任务:一要坚持思想育人,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二要坚持文化育人,大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三要坚持实践育人,引领团员青年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四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健全青年成人成才服务体系;五要坚持党建带团建,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团的自身建设。

三、合肥幼专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暨一届一次会议召开

2015年2月4日,合肥幼专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图书馆大会议室召开。王永教授等17人被聘为学校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会议选举出王永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阚少杰、费强、赵青松为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下设四个分委会:学术委员会教师职称评聘专门委员会、专业建设专门委员会、教学(督导)指导专门委员会和教研科研专门委员会。

学校学术委员会的成立是学校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的进一步梳理,也是探索“教授治学”新的开始,是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一大突破,标志着学校在建立现代化大学制度、提升治理能力方面又迈进了一步。校学术委员会将不断完善咨询、决策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修改完善章程内容,建立完善学术制度,建设健康、创新、宽松的学术环境,在引领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四、合肥幼专与包河区政府政校合作,包河欣星幼儿园开园

2015年3月,学校与包河区政府紧密合作,首次尝试推出了“公建公办”办园模式,包河欣星幼儿园正式开园。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政府出钱委托高校办园”模式,形式上是 “政府购买服务”,体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精神;其本质上是一种管办分离的创新探索,是政府职能调整的一种积极实践,改变了政府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使得政府的职能更加侧重于制定标准加强监督强化管理,把政府从具体办园事务中解放出来,比政府自己办学监督更加有力更加公平公正。

五、合肥幼专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

2015年5月7日至9日,合肥幼专接受安徽省教育厅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此次评估围绕符合度、支撑度、吻合度、保障度和满意度等“五个度”,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总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5月9日下午反馈会上,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学校自升格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优化和提升师资队伍、教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终在专家评审中,合肥幼专评为“优秀”等级。

六、合肥幼专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顺利举行

2015年8月27日,合肥市委在市政府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合肥幼专校地、校校、校企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合肥市委副书记凌云出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江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阚建华等领导出席仪式。

此次合作有诸多创新之举。与包河区、新站区合作,探索开办“公建公办”连锁幼儿园,这种地方政府和高校合作办园方式在政府职能调整、减政放权的情况下,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按照管办分离原则,政府出资金,管标准质量、加强监管,幼儿园交给社会公益组织来办。既为社会提供了最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等社会问题,也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机会,为校、园教师双向互聘、合作教研提供便利条件。学校派出了管理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担任园长,其中一位是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担任园长,开创了省内“教授当园长”之先河,同时招聘的教师中有4名硕士研究生,这是全省第一家幼儿园招聘研究生为教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合作,主要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中加强科学教育,为幼儿园教师采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普及儿童科学教育,为从儿童时期培养公民科学思维能力打下基础;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合作,加强艺术专业建设;与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强化英语教育专业建设。与安徽儒林图书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成为全国首家实行全流程服务外包的高校图书馆,借助专业的力量将幼专图书馆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儿童教育特色图书馆,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七、首届中韩班顺利开班

合肥幼专坚持开放办学,2015年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学校与韩国又松信息大学签订了合作举办三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办学协议,韩方以又松信息大学为主、又松大学共同参与,中方为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办学的宗旨是借助韩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越的教育资源,结合我国国情,向学生传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开阔学生的国际专业视野,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安徽省乃至全国的幼教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为学生继续深造本科学历提供机会。首次招生全部录满,2015年9月,合肥幼专首届中韩班顺利开班,开启了合肥幼专国际合作办学的序幕。

八、合肥幼专成功承办“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学前教育交流研讨会”

2015年9月25日上午,由合肥市政府、省政府台办主办,合肥幼专承办的海峡两岸(合肥)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系列活动学前教育交流研讨会开幕式在合肥幼专举行。副省长谢广祥出席开幕式并做重要讲话。台湾地区大学总校长吴清基致辞。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焱,省台办主任张永,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执行董事蔡雅贤,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校长林志城,台湾敏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校长叶志诚,台湾著名儿童教育家施美敏等出席开幕式,市委副书记凌云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合肥幼专与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台湾敏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合肥幼专已有四批交换生前往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交流学习。

此次两岸学前教育交流研讨会是合肥幼专自第二届皖台学前教育学术研讨会所承办的第二场两岸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合肥幼专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与台湾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在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上进行了密切地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深化皖台学前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

九、合肥幼专成功立项2015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2015年合肥幼专申报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10月省教育厅公布项目评审结果,学校成功立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成为全省首批16所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之一。

十、合肥幼专建校三十五周年

2015年11月15日,合肥幼专建校三十五周年。学校在校大礼堂举行了建校三十五周年纪念会。校友代表、教职员工、学生代表一千余人参加了纪念会。

学校办学35年来,为社会培养、培训了3万多名专业人才。学校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及时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向现代大学转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台湾地区,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境)外7所高校签订协议,开展合作办学、教师培训、学生就业、访学等项目,2015年首届中韩国际班顺利开办。

十一、合肥幼专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5年合肥幼专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11月16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专家组进入合肥幼专,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11月18日上午,专家组对合肥幼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进行了反馈,肯定了学校取得的成绩,并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十二、合肥幼专艺术中心隆重成立

2015年12月9日,合肥幼专艺术中心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文艺复兴研究院院长丁方教授、安徽省雕塑院院长郭宝安、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周晓平及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和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出席了揭牌仪式,合肥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存安在仪式上作了重要讲话。

合肥幼专艺术中心以优化学校艺术课程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关注学前教育动态,推行技能和素养并举的文艺复兴式艺术教育模式。以适当的方式在探究美术、音乐等艺术教学的同时辅以艺术社团指导、幼儿园教学分析、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名师学术讲座、院校交流研讨等多种教育科研形式,力图使人文艺术的相关内容和精神内核在全校范围内深入人心。目前,艺术中心拥有学术顾问2名,兼任教师8名,客座教授6名,教学研究课题多项,成立了教师学术沙龙和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会,并于国内多家教育教学和创作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十三、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零的突破

学校升格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整体实力不断提升,先后获批省级特色专业、央财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并带动开办了早教、特教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近年的教学改革中,紧密围绕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现实需求,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依托省级“质量工程”相关项目,深入探索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别是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主要致力于主干课程原创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自2012年起,建设中的原创性课程资源同步运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中按新课标要求,坚持实践性、原创性,编写了四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2015年“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原创性课程资源建设”获得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实现我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