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校徽标准-幼专-蓝带字

部门动态

江山如画 苏词如歌——基础部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三

来源:  发布时间:14-10-16 00:00:00 点击数:

10月15日下午3:20,基础部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的第三场在阶梯教室(四)如期举行。本次讲座以“说词”为主题,由文科教研室谢之峰老师主讲。许多学生来到现场聆听讲座,自觉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讲座在宋词的大背景下选取经典进行深入剖析,既有对历史沿革的宏观把握,又有对作品字句的微观洞察。一首为人熟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大家收获了别样的感悟,为学生阅读具体的古典诗词作品提供了很好的范式。

讲座从苏轼创作风格谈起,认为其豪放派词风在当时尊婉约派为正宗的文坛具有“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的开创性影响,而《念奴娇》在苏词中又属上品。谢老师从这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谈起,指出知人论世是理解作者内心世界、读懂作品的重要前提。苏轼作为一代文豪,他的人生观是艺术化的。这首词的优秀之处就在于抛却了繁琐严谨的历史考据,借一个“人道是”的“三国赤壁”任思绪恣意飞扬,高度凝练的字句寄寓着词人复杂的情怀。抓住词中的“情”就抓住了词的灵魂。谢老师以赏析解说作品语言为契机启发学生体会作者投射在其中的伟大心灵,评析中不时闪现智慧的火花和独到的见解。

通过词作中关键字句的精辟讲解,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苏轼借《念奴娇》所抒之情,不是闺阁幽情,不是一己闲情,而是一种旷达豪情。全词选材的恰当高妙、内容的紧凑关联、古今的自如切换、气氛的渲染烘托全被作者的匠心巧妙地融成一片,令人拍案叫绝。一首《念奴娇》,短短100字浓缩成作者生命的咏叹,见出词人风骨,更以点窥面地为大家展示了豪放派宋词的浩然之气。

讲座最后,谢之峰老师鼓励大家要充分利用学校新建的图书馆资源,勤于阅读,开始不要贪多求快,可以先从简短的诗词作品入手,培养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大家经过古典文学的长期熏陶,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长。(钱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