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距离第一批学生返校复学已有近一个月时间,第二批学生来校也有三周了,疫情期间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时刻牵动着校领导的心,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如何?能否适应当下的管理模式?有没有困扰?党委书记洪家友通过课堂、信箱邮件、座谈、个别谈话等多种方式走进学生,了解情况之后,第一时间深入食堂、琴房、浴室、超市、宿舍等学生活动场所,实地查看、现场办公,并分别于6月8日、10日 ,连续召开两次会议,专题研究学生反映的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有关学生学习、生活等教育管理工作。副校长袁萍、吴兆能、余桂东,纪委书记张广龙分别参与调研或参加会议。


“学生浴室共三层,大家都喜欢在一楼,二楼、三楼少有人去,造成一楼人多拥挤”“食堂菜挺好,就是饭偏少”“超市水果价格高了”“琴房固定班级,管理不够灵活”……对此,洪家友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详细了解前因后果,仔细分析现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如:浴室试行阶梯式收费管理制度,一楼每分钟收取0.06元,二楼三楼每分钟分别收取0.05元、0.04元,同时尽快修复淋浴设备,着力解决水压不稳问题;加强超市水果价格监管,在二食堂再增加一家水果店,要求价格不得高于校外超市;医保报销时间调整为每月中旬,辅导员、班主任做好报销流程的宣传工作;食堂明确工作人员使用规范用语服务,如“同学你好,请问要什么菜?”“饭够不够?”,并张贴温馨标语“米饭不够可以再添”给予提示;适当延长疫情期间的宿舍门禁时间,早上提前半小时、晚上延后半小时,满足学生晨跑、练琴等时间安排上的需求;开放所有公共琴房,不限定班级和使用时间;学校已将运动场维修列入建设计划,预计9月底可提供学生使用。

洪家友指出,学校返校复学后的封闭式管理措施有效防范了疫情向校园渗透的风险,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他强调,学校各部门要在继续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做好服务和安抚工作,妥善化解矛盾,实现人性化管理;要认真落实此次会议讨论的方案,尽快告知学生、时刻关注效果、及时调整方案,做到扎实推进、行之有效;同时,要注意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专题会研讨解决方案,形成从问题反馈到快速解决的常态化机制;无论任何时候,一定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学生”。
试行一周以来,这种及时回应诉求的做法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学前教育专业2018级8班金慧同学说道“想不到我们反映的问题学校这么快就解决了,现在晨跑、练琴、洗澡……都方便多了,现在晚上在琴房练完琴,不用急急忙忙往宿舍赶了,时间调整得刚好”;音乐教育专业2019级2班卢睿同学说道“我现在都去三楼洗澡了,因为价格调整后澡堂三楼最便宜,也不差几步路;辅导员老师在群里发了医保报销的通知,提醒我们报销的具体流程,还有要提前准备的材料,以前都没留意过,要好好学习下;食堂的饭菜现在给的很足啊,每次听到阿姨们问我要不要添饭都觉得很温馨”。

复学以来,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学校严格实行封闭式管理,无特殊原因不得离开学校;错时上课、用餐,每日测温三次,并与区疾控中心及安医四附院对接,高度关注体温异常者;食堂不提供堂食,饭菜打包带回,每层宿舍楼均分别配备了厨余和生活垃圾桶;结合创新创业,专门开辟场地实现快递集中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加强咨询服务,线上线下并行……“严管”不是目的,“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常态化,校党委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思想动态,党委书记洪家友将疫情化为教材,生动讲述“开学第一课”,通过一个个“写满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精神的故事、英雄逆行的故事、平凡人谱写伟大壮举的故事、年轻人彰显担当的故事”,带领师生“向伟大祖国致敬”,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国答卷”背后蕴藏的深刻涵义,共同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多种方式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从开学第一课到走上讲台授课,从开学检查到专题会议,从实地走访到座谈访谈,是校领导走进学生、联系学生的具体举措,更是校党委“关心关爱学生、当好学生引路人”育人宗旨的根本体现。疫情期间,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将秉持“一切为学生”的管理理念,继续做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心理育人”工作。(王曲云 许梦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