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像医护人员那样披荆斩棘,浴血奋战,但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却是社区中“最熟悉”的人。他们守住社区这个基层最小单元的防线,用赤忱的热心和强烈的责任心构筑起防疫战线中最广泛、最坚固、最温暖的“红色”屏障。他们,就是坚守在社区的志愿者团体。
校党委在收到合肥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城区社区值守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后,闻令而动,迅速组建一支防疫志愿团队,积极在联防联控中贡献力量。
勇敢前行,他们是无畏的逆行者
2月12日,正是寒冬凛冽,春寒料峭的时候。30名党员干部教师主动请缨,放弃与家人团聚,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他们中有第一时间报名的机关党总支书记张海涛同志,他每天会在安顿好因腰疾卧床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后义无反顾地冲往第一线坚守岗位;有28年党龄的老党员郭兰芳同志,她在白天值守工作完成后,还要不辞辛苦地整理好每位志愿者工作日志;有孩子尚幼需要照顾的年轻妈妈;有怕父母担心不敢告知实情的年轻教师、有携手参加抗“疫”的一对年轻夫妻……他们选择了直面困难,负重前行,即使前路艰险,依然无悔。2月13日,所有志愿者第一时间全部到岗,直至今日,团队先后有37名志愿者参与到一线的抗“疫”工作。
卡点防控,他们是严厉的把关人
志愿者们值守的近30个小区分布在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和庐阳区,其中瑶海区属于高风险防控级别,这些小区中有不少属于“三无”小区,防控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志愿者们每日的工作重点是做好社区出入口的防控,包括登记和检查出入证、测量体温、宣传防疫知识、社区巡逻等等。为了做到社区防控的绝对严密,他们需要每天坚守5到8个小时,无惧凛冽寒风。“您好,请出示一下出入证”、“您好,请量一下体温”、“老人家,口罩没带好”……这是志愿者们每天都会反复提醒的话语。工作中有积极配合检查的居民,也存在不理解的声音,但在磨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用热情的态度和耐心的劝解消除了隔阂。陈岚是第一批下沉到蜀山区荷叶地街道浅水湾社区第十八岗自建小区的志愿者,她总结工作经验时强调“社区防疫工作以小见大,作为教师志愿者,在以责任之心守好门的同时,要以仁爱之心把严格的管理变成有温度的服务。虽然他们看不到我的微笑,但是通过语言能感受我的真诚。”

他们严防死守,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助力社区管理、防护居民安全,值守期间,志愿者所在小区均未出现新增病例,这是对防控工作成效最直接的反馈,他们的付出,值得!
热忱服务,他们是真诚的守护者
“我们志愿者看到居民们手提重物时,都会主动上前帮助”,“为了防止居民贪图方便翻越小区去采购,我们会积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带小孩的居民、提携重物者看管物品,等他们从东门出入后再帮为递送。”除了严格管控外,这些也是志愿者们的工作剪影,在熟悉小区环境的过程中,为居民们提供生活便利,保障合理需求逐渐融入到了志愿者们的日常工作中。

向莲荣值守的大兴镇和居苑小区里三分之一的居民是孤寡、残疾、身患重病、智力障碍的困难人群,需要定时对独居孤寡老人进行探访、替小区行动不便的居民购买物资、为精神焦虑的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她的工作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到现在驾轻就熟,已为小区中形形色色的人群送去了真诚的服务和温暖的关怀,也让她收获了更多的理解和笑容。用真心才能“破冰”,社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靠的不仅仅是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还需要与居民能够和睦相处的能力。
致敬英雄,他们是最美的“志愿红”
疫情防控,人人都是参与者、责任人。志愿者们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是一种豪迈的英雄气度,他们的恪尽职守、无微不至如和风煦日,温暖人心。他们的坚守和努力获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学校和社区党委的高度肯定。校党委书记洪家友、校长方东玲多次前往一线慰问志愿者们,送去多方筹集的物资,为他们加油打气。


一句“你们辛苦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见证了社区防疫志愿工作的成果。数九寒冬中,志愿者制服鲜艳的红色如炙热的烈焰驱散了东风,它们经久不息,终于迎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不断传来捷报,安徽也已解除了封闭式管理,第一批志愿者已完成使命,他们将重回教师岗,把志愿服务的动人故事写进教案、把抗“疫”工作的宝贵心得融入课堂、把义勇当先、坚持不懈的模范精神植入人心。目前尚有15名志愿者值守一线,他们将坚持到3月27日,我们会扫榻以待,等候英雄凯旋!(许梦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