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娜:女,党龄5年,公共教学部教师
3月5日 天气晴朗 阳光明媚 惊蛰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预示着仲春时节开始,万物复苏。“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鸠。”这个惊蛰全国人民大概都多了一份等候:“四候疫情退”。
早起到岗,就拿到公共教学部党总支宣传委员周景老师开车送来的口罩和手套。到社区工作以来学校领导、同事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相继给我送来口罩、酒精等物资,这是对我们志愿者工作的支持与关心。
自2月13日到海恒社区紫金山庄小区做志愿者已经二十多天了。回想起工作第三天就遇到大雪天气,由于夜间温度较低,大雪过后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扫雪、铲冰。早上8点30到岗以后,物业人员正在分发扫雪铲冰的工具。我主动申请加入,被分配到铲冰队伍。一上午2个小时的铲冰工作几乎累到胳膊抬不起来,但是物业人员对我的称呼从尊敬但是疏远的“孟老师”变成了亲切熟络的“小孟”。大家也意识到党员下沉一线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真真切切为大家服务。

从大雪纷飞到如今小区里柳树发了新芽,不知道名字的花也打了花骨朵儿,在寒冬中终于等来了春机。
全国疫情形势终于好转,我所在的区域属于合肥市经开区,幸运的是经开区在疫情暴发至今是合肥市唯一没有确诊病例的辖区。这也让居民产生了“经开区疫情并不严重,为什么在出行政策上要限制如此严格”?这样的问题,我总是耐心的解释,“并不是疫情不严重而政策过度严格,而是因为政策上的严防严控,才使得经开区疫情没有朝更坏的方向发展。
我所服务的紫金山庄小区共660多户,小区靠近周边的产业园区,很大一部分住户是周边务工人员租住的,人员流动量大,每天都有返肥人员,我们需要登记返程信息,确保签署隔离保证书,每天上门为隔离人员量体温、送上他们网上订购的蔬菜等生活用品。对于外来人员和返肥人员的监督工作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落实隔离政策,大部分居民都是理解且配合。面对疫情,我们决不能心存侥幸!
我们志愿者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查居民出入证、登记车辆与人员信息、测量体温。
“您好,请出示一下出入证”。由于前期要求每周每户每次一人可出去三次采购,所以看到居民所剩次数不多时,都会提醒一下,多买点蔬菜。
“您好,请登记一下信息”。有时候居民也会嫌麻烦“我刚刚出去拿个口罩,怎么又要登记?”“我都在小区住这么多年了,你们还不认识我?”我都会耐心的解释由于疫情原因,我们要严防严控,不能掉以轻心。
“您好,请配合一下,量一下体温”居民大多数都十分配合,甚至连小朋友出门都会主动把额头凑过来量体温。居民的每一次配合、每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一定好好配合你们工作”都是对防疫工作的支持。
除此之外,特殊情况下我们还要化身各种角色。外地回来的住户行李太多,出租车又不允许开进小区,我们就化身“搬运工”;快递没办法送进门,居家隔离人员无法下楼拿,我们就化身“快递员”;虽然小区设立专门收集废弃口罩的垃圾桶,但是还是有人不能按要求丢弃到制定垃圾桶,这时候我们是“督导员”“保洁员”。我们的工作琐碎但很充实。

在打算参加志愿者活动初期,我的内心十分忐忑。那时候安徽疫情严重,合肥更是不容乐观,每天都有人在被感染。那时候我问自己“怕吗?”“怕!”怕自己被感染,更怕给家人带来危险。那“上吗?”“上!”疫情暴发至今,作为教师我们不需要去前线,现在作为党员我希望能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下定决心要做志愿者以后,我就告诉家里人准备报名做志愿的决定。本以为父母会反对,结果母亲的一句话:“危险的事情总要有人做,比你更危险的还有一线的护士和医生”!更加坚定了我报名的信念。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每天出门都是口罩、手套、护目镜全副武装。下班回家以后,先是将外套脱下放在门口,接受全身上下酒精的洗礼,然后才能进门。进门以后直奔洗手间洗手,换好干净的衣服,才能出来吃饭。
如今二十多天过去了,疫情也逐渐向好,通过这次的志愿活动,我也深受感触,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气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奋战一线的勇气与担当都让人感动敬佩,我为生在如此团结、勇敢的民族让我觉得骄傲!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是种花家!
疫情没有结束,防疫工作仍然不能松懈。期待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切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