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学前儿童发展》作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始建设,4年前在“爱课程”网上线,同年作为省级质量工程MOOC项目开始建设,尝试网络开放课程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2年前开始运用手机端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融合探索,团队成员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获得佳绩。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适应新型学习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的必然变革,教学团队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求索。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前儿童发展》作为首批线上课程于2月18日被推上了教育战”疫”前线,开课班级为19级高专早期教育专业1班和2班。
一、建设精品课程,合理构建教育资源
建设优质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是顺利开展线上教学的基础。本次线上教学确定以“爱课程”“学银在线”网上张敏副教授主持建设的《学前儿童发展》课为主要教学资源平台,以“学习通”为手机端教学管理和互动平台,以QQ为通讯联络平台。事实证明,强大的教育资源是成功的第一步。以“学前儿童言语发展”单元的视频资源为例,由张敏老师主讲的视频资源合计达100分钟,其中完整课堂教学2节,微课2节,搭配合理,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不需临时录制,使用非常方便。

制定《线上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做好在线学习准备。保证所有学生注册并登录“爱课程”,能够完成“加入学习”的基本操作。“学习通”上火速建好班级,要求学生尽快熟悉平台资源。教师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和“学习通”上继续建课,完善课程资源。


在“学习通”的“在线图书”中找到适合的电子教材,添加到“资料”中,供学生使用。上传新制作的PPT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补充。
二、合理设置成绩权重管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1.提前发布学习指南,让学生胸有成竹(“学习通”、QQ双管齐下)。

2.运用成绩管理,发挥激励作用。学生的登录、签到、讨论、阅读、作业、测验、考试各环节均纳入成绩的组成部分,合理设置权重比例,及时反馈,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同时安排时间集中答疑。

三、加强过程性管理,检验学习效果
团队成员全部参与学生的学习管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由于注重管理,方法得当,学生在学校规定的上课时间签到率达100%,有的因为网络不通没签上,则在QQ上补签。作业完成率99%,考试参与率100%。另外,灵活运用“签到”功能,鼓励学生阅读资料、参与讨论。学生参与讨论达250人次。

四、注重复习巩固,教师及时引导。
学生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及时布置作业,学生通过作业成绩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查看“爱课程”网上的PPT、作业题及答案解析,可以巩固学习成效。多种学习方式并用,提高了学习效果。

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复习预习。

五、查缺补漏,因材施教
“爱课程”“学习通”为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成为此次教育战“疫”的重要武器装备。教师可根据讨论和作业反馈的数据,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进行机动灵活的补充教学。“试题”及“资料”中有专门为教师资格证考试准备的材料,备考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
目前本门课程的访问量达四十万以上,累积选课人数三千多人,因此校内部分学生存在网络卡顿、在线直播受限的情况,于是教师重新录播教学视频上传至“资料”供学生学习。利用一切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如推荐网易公开课“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学习拓展等。

此次抗疫在线教学中,教学团队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精诚合作、共克时艰,和辅导员老师协同作战,加强育人;与学生频繁互动,疏导情绪,提醒健康打卡;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同心战“疫”! 作为人民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战场”,我们和前线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战士们永远心连心,相信汇聚战“疫”力量,必将取得最终胜利!我们将继续努力,让教育和学习永远在线!(张敏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