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幼专首届“台湾青年学生志工夏令营”活动侧记
7月10日,比预定时间晚3小时之后,来自海峡对岸的一批特殊客人终于平安落地庐州府,青春、活泼,一张张富有朝气的面孔迎面而来,这是“台湾青年学生志工夏令营”团组——来自宝岛台湾敏惠医护管理专科学校一行39名师生,怀揣着兴奋与期待,首次踏上这片热土,开启一段为期8天的“徽文化”之旅。
“台湾青年学生志工夏令营”活动由省台办、省教育厅等有关单位主办,合肥幼专承办,隶属“海峡两岸(安徽)青年学生‘徽文化’交流周”系列活动之一。这也是合肥幼专首次承接台湾学生团体夏令营活动,历经近2个月的谋划,终于7月11日隆重拉开帷幕。
盛大开营
11日上午8:10,在安徽建筑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背景音乐缓缓响起,各交流团组分别着不同颜色团服陆续入场,并按T恤颜色到指定位置落座,国台办、省政协、省台办、省教育厅等相关领导盛装出席。演出、授旗以及各方领导热情洋溢的致辞——盛大的开营仪式让初来乍到的孩子们兴奋不已!

由合肥幼专带来的一段传统舞蹈《花鼓灯》,从华丽的服装、优美的舞姿到小演员们十足的表情,都极尽安徽特色,尽显幼专学子的专业素养,引发全场惊叹;接着,伴随一曲《青春修炼手册》,18位“蓝色精灵”跃入舞台中央,这是他们首次集体亮相,轻快的舞步,流畅的动作、热烈的气氛令同学们一扫紧张与羞怯,顷刻间开始享受舞台,散发出青春耀眼的光芒。直至热烈的掌声响起,“欢快”的脚步根本停不下来。校长方东玲亲临现场看望远道而来的台湾客人,为同学们的表演加油鼓劲。无疑,这是对一群平均年龄只有15岁的孩子们前一晚顶着瞌睡一直排练至凌晨2点最好的肯定。

专业交流“显身手”
中午13:00,本次夏令营活动的重头戏——“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研讨”在合肥幼专“行知楼”早教实训室准时开始,双方分别就5个专题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在《丹佛发展测验(DDST发展评估工具)于婴幼儿之应用》专题中,柯曼妮老师重点解读了DDST在学前与早教专业中的教学与应用,并通过对婴幼儿智力筛查重要意义的说明,详细阐释了DDST在婴幼儿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适应性以及个人-社会行为等四大领域中的应用,进而检测婴幼儿智力发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保姆人员专业技术及其应用》专题中,薛惠玲老师结合教学视频分别讲解了清洁区、游戏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及操作步骤,并由台湾学生先行示范,幼专学生学习操练;在《幼儿安全与急救》专题中,杨琪华老师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重点讲述了婴儿呼吸道阻塞急救法、幼儿伤口处理、婴儿心肺复苏术等常见的婴幼儿急救方法;在《交互式故事旅行箱设计及故事围裙之应用》专题中,薛惠玲老师带来了学生们自己制作的由图片书、卷轴书、偶戏教具(手偶、悬丝偶)组成的交互式故事箱与故事围裙,并结合教学影像、图片与现场演示,向大家传达了何谓“带着故事去旅行”,由此而产生的“彩绘绘本防撞条”的创意之举,生动演绎了“做志工学才艺”的重要意义;0-3岁儿童节奏的感知与指导是儿童音乐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肥幼专学前教育系早期教育专业宋婕老师带来了《0-3岁儿童节奏感知》专题,通过现场体验,帮助台湾学生明了0-3岁儿童节奏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能结合自身经验,掌握一定的训练方法,为亲子音乐活动设计奠定基础。
5个小时的现场观摩以及“吉的堡”幼儿园、“红墙月子会所”实地参访,双方师生“各显身手”,是切磋,更是交流,“一招一式”尽显两岸因地域文化、体制机制不同而带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培养目标与妇婴保育护理等方面的差异,让人不禁联想,如若有效结合,定将大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共赴“徽州之约”
12日-16日,是同学们向往已久的“徽文化”考察之旅。位于肥西县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一张张图片和影像资料诉说着刘铭传抗法保台、建设台湾的伟大功绩,在解说员生动有趣的解说下,历史一幕幕浮现在眼前,美保科的谢虹媛同学深有感触:“来到刘铭传的家乡才体会他当年漂洋过海保家卫国的伟大,我们一定要铭记他爱国、自强、开放和创新的精神”;游览包公祠,将北宋名臣包拯——以往只能在教科书和影视剧中才能见到的人物形象瞬间拉回到台湾孩子们的眼前,深刻理解了因廉洁公正、不附权贵、立朝刚毅、铁面无私而被后世奉为神明崇拜的“包青天”;登“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黄山,切身体会“天下无山,观止矣”,幼儿保育科的王思敏同学感慨“庆幸自己最终还是爬上来了,这是我见过最好的风景!”;观“安徽名人馆、西递宏村古村落、徽文化博物馆、徽韵演出”,一览安徽秀美山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再次增进了台湾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最后,同学们还一起亲手制作了一幅刻有“徽风旅行为达康,皖韵研学在致知”的竹雕,每个人都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留作此行最珍贵的纪念。
“臭鳜鱼”、“毛豆腐”,这些极具安徽特色的美食,跃跃欲试中“有人欢喜有人忧”,连同“小龙虾”以及大陆常见的盒装酸奶都“意外”成为了餐桌上竞相追逐的“新宠”,同学们无不“抱怨”自己长胖了。

“小小志愿者”显温情
活动筹备期间,为让远方的客人尽快熟悉环境,学校征选了29名学生志愿者,并在人际礼仪、境外接待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集训,与台湾青年学生之间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在肥期间一起吃饭、一起出行、一起学习。短短3天时间,志愿者们用热情与温暖担当两岸交流的“使者”,与台湾小伙伴之间结下了深厚情谊。“联谊会”上的古筝、竖笛联奏,临别前赠与对方的折纸、画作等手工作品无不展示了志愿者们多才多艺的一面。感动之余,台湾小伙伴也拿出随身携带的物品,双方互赠礼物,并深情寄语:“一湾浅浅的海峡隔开的只是些许文化习俗的差异,隔不断的是两岸血脉相连的亲情,期盼幼专小伙伴能够来台湾做客”。此时的他们已融为一体,难舍难分。
温馨闭营
转眼间,八天七夜的行程在紧张而兴奋中结束了,孩子们不禁感言:“累,但超级棒,收获太大太值得了,真不想走,还要约上小伙伴再来……”。在学校为其举办的简短而温馨的闭营仪式上,“营长”陈重光感叹到:“大陆的发展变化太快了,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公民素养,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后发优势”。在精心剪辑的短片中,看到一路走来都被细心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的身影,孩子们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临别感言、活动证书、撰写心得体会,宣告着“合肥幼专首届台湾青年学生志工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结 语
“建立链接,才能开阔眼界”。近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已与境外8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成功开展合作办学、学术研讨、教师培训、学生访学等活动。此次境外学生夏令营是一项全新的活动形式,为使活动顺利开展,筹备期间,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校长方东玲亲自挂帅,统筹活动安排;副校长袁萍多次主持召开调度会,细化工作环节,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办公室副主任马丽娟、孔德洁老师全程陪同,学前教育系、艺术系、信息技术中心、总务(保卫)处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活动进展顺利、圆满。
此次徽州之行,让台湾青年感受到安徽从“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到如今“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变化,看到安徽正在崛起的强劲势头。“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继首届台湾青年学生志工夏令营活动之后,合肥幼专正在谋划开展学生“境外游学”项目,坚持“走出去”,探索开发并用好新教材——“行走着的教科书”。希望秉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吸引更多的境外乃至国外团体来到这里学习、交流,为美好安徽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王曲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