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伴着清脆的凤阳花鼓声,6月11日晚,凤阳花鼓主题演出《中都鼓韵》在安徽大剧院温情上演。合肥幼专校团委组织师生共100人观看了整场演出。

舞蹈《花鼓献瑞》拉开晚会的序幕,整台演出由“历史之远”、“记忆之殇”、“改革之先”、“传承之新”和“复兴之愿”五个篇章共同组成,18个单体节目用花鼓说事,用花鼓传情,用花鼓言志,通过舞蹈、情景剧、独唱等众多表现形式,呈现出了花鼓之乡、中都凤阳的过往、今天和未来。
辞章优美,气势磅礴的《凤阳赋》朗诵则追溯了凤阳的历史变迁,颂扬了从未远去的凤阳精神和情怀。情景舞蹈《鼓落天涯》深情追述了花鼓的兴衰更迭之殇,表达了凤阳花鼓的苦难艺术特征。
情景剧《十八颗红手印》则讴歌了小岗人民追求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再现了“大包干”带头人摁下“生死契约”的经典场景。“十八个手印高举的方向,点燃了田野上金色的希望。”小合唱《有一个小村庄》则从侧面道出了小岗村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中不可磨灭的地位。情景剧《沈浩》、独唱《永远的忠诚》则演绎了沈浩生前诸多感人事迹,赞扬了沈浩奉献青春和生命的高尚品格。
投影舞《鼓·舞》依次展现凤阳花鼓“丹凤朝阳”、“风摆柳”等经典舞蹈动作,美轮美奂的舞姿醉人心弦。而《盛世欢鼓》集合了凤阳花鼓灯、安塞腰鼓、现代水鼓等, 记录了五千年延绵不绝的华夏文明,表达出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奏幸福祥和的盛世欢歌。
演出再现了凤阳花鼓的历史流变、凤阳的人文底蕴、小岗的敢为人先等精神,演绎了古老与现代交汇的新气象。当晚的演出,国家非遗凤阳花鼓传承人孙凤城老人也来到现场,与青年演员联袂演出。传统花鼓艺术的独特韵味,青年演员的生动表演,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凤阳花鼓于2006年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2017年走出国门登上意大利舞台。自2008年以来,安徽先后建立凤阳花鼓非遗传习基地25个,培育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5人。
据介绍,凤阳花鼓《中都鼓韵》由安徽科技学院师生于2011年着手创意策划,2013年正式推出花鼓情景剧。为确保演出节目的历史真实性、内容准确性,确保演出质量和水准,展现演出特色,《中都鼓韵》主创人员多次到凤阳燃灯乡等花鼓发源地走访民间艺人及凤阳花鼓传承人。该台演出自2013年首演以来,累计观看人数已逾5万人次。
本次演出由中共凤阳县委县政府、安徽科技学院共同主办。近距离的让幼专师生观众感受高雅艺术、传统文化、地方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许丹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