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赛在即,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融合,开拓艺术系学生创新创业思路,完善艺术系双创教育,5月16日晚,合肥幼专“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课题组成员郭敬在行知楼218为艺术系学生带来一场主题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走进烙画”的专题讲座。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陈岚,基础部教师夏婷婷,艺术系辅导员和美术、书法专业的全体学生参加本次讲座。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据史料记载,烙画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后由于连年灾荒战乱,曾一度失传,直到清光绪三年,才被河南南阳的一名叫“赵星”的民间艺人重新发现整理,后经辗传,逐渐形成以河南、河北等地为代表地几大派系,烙画在安徽也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合肥幼专“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课题组成员前期专门前往太湖县安徽省五千年文博园对安徽省的烙画发展进行了调研。讲座开始前,陈岚对本次讲座的内容和意义进行了介绍,她指出创新创业项目如果能与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融合,不仅能够拓展美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为“互联网+”潮流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思路;讲座中,郭敬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了烙画的起源、发展和现存状态,特别对安徽省烙画传承大师王亚明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视频为同学系统地展示了烙画的艺术特色和制作流程,使同学对烙画有了全面直观的认识。在场学生对于风格上别具一格的烙画艺术兴趣浓厚,大家不仅认真聆听讲座,还展开了讨论,郭敬还带来了几幅精彩的烙画作品,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烙画的魅力;讲座结束后,夏婷婷进行了总结,她希望通过本次讲座能让同学们在对于烙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部分同学更能积极加入进来,为后期烙画实践做好准备。
非物资文化遗传保护功在当代,立在千秋,在高校中开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并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不仅是中华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也为这些珍贵文化遗传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生命活力。(年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