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我校赴井冈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圆满完成社会实践任务,顺利返校。实践团队由我校8名团员青年骨干组成,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吴兆能带队,校团委副书记谢立松担任指导教师。本次社会实践旨在利用井冈山丰富的革命教育资源,让学生感受先烈风采,了解先烈事迹及党的革命历程,深化对井冈山精神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发成才。

在为期一周的培训期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我校实践团参加了基地开展的“三湾改编”、“红军的一天”、“祭奠井冈英烈”、“学编红军草鞋”“革命后代讲家风”等系列特色教学,促使每位学员在培训中接触历史、净化心灵、锤炼作风、坚定信仰。

7月28日上午,合肥幼专副校长吴兆能与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志刚、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鲁雄刚以及来自于山西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商学院等116名学员参加了井冈山传统教育基地大学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四期的开班仪式,在简短的仪式之后,我校与基地负责人举行了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签约挂牌仪式,这将有利于校地双方共建,有利于和全国更多高校交流互通,有利于我校更多优秀团员青年到这里来学习红色经典,袭承井冈山精神。
之后便进入了安排紧密有致的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在“三湾改编”的主题讲座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为什么称三湾改编是党铸军魂的开端,它在党的政治领导上总结了经验教训,整顿了军队存在的问题,确立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形成了系统的行动纲领和政治灵魂。以史为鉴,被分编的四支连队十二个班在15分钟内,体验了“三湾改编”的情景教学。合肥幼专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建设团队中,大家分工协作,各展其长,一起选班委、起班名、画班旗、唱班歌,根据合肥幼专的校徽、校训等为基础,扣紧红色精神这一主线,展示了“绿色青春.一连三班”的别样风采。这不仅考验了大家团队协作,而且在实践中考验了大家的“红色精神”。

在基地组织的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小井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小井红军烈士墓等地现场教学中,学员们向革命先烈敬献花圈、默哀致礼。讲解员的介绍让学员们仿佛置身井冈山战场,血与火锻造的红色历史,鲜活地呈现眼前。
7月31日,穿军衣、系裹腿、扛弹药、背步枪,新“红军”已经整装待发。正如毛主席所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红军们”穿梭于苍翠林海之间,趟过潺潺溪水,踏过崎岖山路,践行了井冈山精神之基石——艰苦奋斗,汲取了不怕困难、勇于胜利的革命力量。学员在井冈山老乡家自做红军餐,并分工合作进行对当地留守儿童的社会调查。
学员在手记中写道:“我们体会到了这个小山村里没有文化却仍然努力生活的老人的不容易和渴望,渴望有人能把知识和富裕带进这里,渴望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这里走出去,一直在身边欢闹的孩子,一开始总是屏蔽自己的心扉,不愿意与我们有太多的接触,但是在慢慢的谈话中,他渐渐放下了那层一直竖着刺的盔甲,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他偷偷地趴在窗户边上看着我们,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举止,却不经意触动了我们内心那根脆弱的弦,没有一个孩子是坏苹果,他们只是需要阳光、土壤和水。”

在参观黄洋界中,学员们深入了解了黄洋界保卫战,它在赤卫队和人民的帮助下构建工事、英勇战斗,才成功粉碎了第二次反围剿。不断地学习、实践使学员们明白只有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巩固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政权。
晚上的交流分享会,各班代表阐述了在井冈山的心得感受。大家围绕主题—如何利用好井冈山精神来加强我们的学生工作,各种观点激情碰撞,灵感频现,各所高校间不同的角度结合点让所有学员受益良多。
8月1日,在“革命后代讲家风”主题讲座中,学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后代始终秉承严明律己的家风精神,心系他人,敢于奉献。梁汉平和刘松柏两位革命后代虽是高干子弟,但不以自己的家世作为炫耀的资本,反而告诫自己应有更大的担当。作为红军战士,刘松柏的母亲先人后己地把安全让给别人的孩子,这更加印证了红军战士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拳拳赤子心和悠悠井冈情永不磨灭。
本次井冈山课程培训,促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与辉煌,深刻理解井冈山被称作“中国革命摇篮”的内涵。学员在提升自身精神层面的同时也将践行井冈山精神,将依靠群众的精神付诸于团学建设之中,闯出一条团学建设的新思路;将井冈山精神传播到社会之中,坚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坚定信念,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更将井冈山革命精神与幼专大踏步发展相结合,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谢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