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校徽标准-幼专-蓝带字

合幼要闻

国培计划专家引领 专业成长理念先行 ———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应邀前来我校讲学

来源:  发布时间:12-08-31 00:00:00 点击数:

8月29日,继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华爱华教授之后,“国培计划(2012)”安徽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班又迎来了一位当今国内学前教育领域重量级人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刘焱教授,这也是时隔一年之后,刘教授应邀再次来到我校,以《幼儿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与置换班73名学员进行为期一天的深入交流,本次讲座吸引了近30名我校实践基地园教师及我校学前教育系部分教师慕名前来,一睹“大家”风采!

我国学前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经三次变革,无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幼儿园办园体制还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方面都有本质区别,形成了特征明显的三个发展阶段————80年代初以“综合主题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民间自发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对幼儿园教育实践的“文化批判”;90年代以《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标志的国家行政力量介入并主导的幼儿园整体教育改革;.新世纪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标志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作为改革发展的亲历者,刘教授选择从微观层面为大家解读了幼儿园里的“革命”。跟随着刘教授的梳理,我们发现,教育改革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培育和实践一系列的新的教育观念的过程,新的儿童观、教育观根植于教育实践使得长期普遍存在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逐渐过渡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借由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看得见的变化”加以体现———班级空间结构的变化:从“秧田式的课堂”到“活动区”的创设;教学活动形式的变化:从注重上课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日活动皆课程”;教师关注点的变化:从教“教材”到关注幼儿的生活,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和挖掘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课程的变化:从注重计划的课程到注意课程的生成。

接着,通过三段录像,将不同时期的优秀教学案例进行比较后,刘教授引领大家思考“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如何评价你所看到的教育活动?”,并重点就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和表演游戏帮助大家进一步厘清“游戏”的概念,进而走出“教学游戏=游戏”的误区。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是“养成教育”,其目的是培育人的心灵;美好行为应该是由内而外自发显现的,知识不等于文化,也不等于教养;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任何企图将责任“一边倒”的行为都是徒劳的。这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都需要清楚的事实。

刘焱教授在为期一天的报告中,穿插着大量的案例与视频,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刘教授的到来不只是壮大了我校国培计划授课教师团队的阵容,更重要的是为一线教师指点迷津。如果理论缺乏了实践的支撑,那是在纸上谈兵,而实践缺乏了理论的总结与提炼,也将永远不可能站的更高、走的更远,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如刘焱教授一般的“大家”引领,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专业成长是自我成长”,希望大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不断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