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40周年前夕,校史《合肥幼专四十周年》正式出版。

校史是通过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性文献资料,反映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的历程和轨迹,是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和凝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研究、育人”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恰逢学校建校40周年。年初,学校党委决定编写“合肥幼专校史”,作为建校40周年的贺礼。
为了保障校史编写工作的有序推进,校党委制定了《校史编写工作方案》,专门成立由党委书记洪家友,时任党委副书记、校长方东玲担任编委会主任的校史编写委员会,负责研究确定编写组成员及其职责任务、校史编写的内容、校史编写的时间进度、为编写工作提供保障及负责编写工作的其他决策。编写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同时成立校史编写组和保障组。编写组由离退休老校长曾庆和任组长,李宜青、陆庆九为副组长,有关方面的同志为组员,负责校史编写工作。保障组由组织人事处处长金钟任组长,负责校史编写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信息发布、意见收集、人员联络、会议组织、车辆安排、办公场所和设备的准备等保障工作。成立校史编写工作咨询委员会,主要任务为撰写回忆录、参与讨论校史的内容,对校史编写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校史编写工作方案》中明确了时间进度和预算安排,从人员、经费和时间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校史编写过程中,校党委专门召开三次编委会全体会议,并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对校史提纲和文本进行修改和讨论,不断完善。编写组曾庆和、李宜青和陆庆九三位同志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克服困难,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发展历程,并以文字真实、客观地予以记录。学校各处室、系部以及在职和退休教职工也积极提供资料、提出合理建议。学校档案室及时、有效地为编写组查找所需档案材料,并将早年的文字材料全部转换为电子材料,还联系安徽省档案馆、合肥市档案局和安徽省教育厅档案部门寻找学校升格时期相关材料,为校史编写提供准确真实的学校发展史实。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各工作组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保障了编写工作顺利进行。
历时数月,校史《合肥幼专四十年》终于在校庆前夕定稿出版。全书按照四十年发展历程分为三篇:第一篇“实现优质办学的合肥幼师(1980-1998)”、第二篇“升专转型时期的合肥幼师(1999-2010)”、 第三篇“迈向全国一流的合肥幼专(2011-2020)”,共二十九章约20万字,以详实的史料、珍贵的图片,真实地记载了学校从合肥幼师到合肥幼专发展的每一步。洪家友为校史作序《朝着太阳的方向》,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描述了幼专在时间的坐标中展开的壮丽画卷,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全国一流、世界水平”的幼儿师专,向着“合肥幼儿师范学院”的目标迈进。
《合肥幼专四十年》的出版不仅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工作服务,也必将在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提升学校社会名望和提供校友交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郭兰芳 图:马丽娟 审核人:郭兰芳)